陶侃:
东晋时期荆州官吏,勤于政事,处理政务从不拖延,对下属的赌博及贪小便宜的行为严惩不贷。他主张勤俭节约,经常将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将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钉子再造船,对待工作真是兢兢业业。
李敬业:
唐高宗时,蛮群聚集为寇,朝廷出兵讨伐往往不利,就以李敬业为刺史。他到任后,不费一兵一卒,仅用智谋就使贼寇归降,境内顿时平静下来。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建立吴蜀联盟,安定人民生活,注重选拔人才,任人为贤,赏罚分明,虚心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严格要求各级官吏,惩办贪污不法行为,以树立官员廉洁奉公的风气。他一生不辞辛苦,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实现了他《后出师表》中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敬:
东汉时期人,每晚读书时,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绳子一端房梁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每当他想睡觉头往下垂时,绳子就会将他扯清醒,清醒后便继续读书,最终成为名人。
苏秦:
在秦国求官不成,决定要争口气,废寝忘食地勤奋苦读。每当深夜昏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锥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使他醒来,继续学习。
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霸主。他对各行各业的敬业者给予嘉奖,反之则进行惩罚,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
晏婴:
齐国政治家,敢于向国君提出批评意见,其敬业精神表现最突出的是对于国君的敢诤敢谏,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曹雪芹:
晚年贫病交困,仍然勤奋写作《红楼梦》,披阅10载,增删5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胡安戎:
北宋彭阳城寨主,任职期间他积极作为,组织民众将城内道路平坦,广种树木,并布告群众,防止水土流失,深得民心。
贾岛:
唐朝诗人,赴京赶考时,对“推敲”二字斟酌很久,最终确定用“敲”字,这种对待事物精益求精的态度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
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古人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