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助人卖扇:
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王羲之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老婆婆十分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严植之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严植之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钱和干粮,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李士谦家庭非常富有,但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乡里的缺粮户。第二年粮食丰收了,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
楚怀王雪中送炭:
战国时,楚冬下大雪,连走路都很困难。楚怀王想到百姓草房里更冷,于是下令给贫苦百姓送去取暖的炭,人们感激楚怀王。
辛公义改变陋习:
辛公义到任后,下令将病人抬到衙门里来,和数百位病人住在一起,亲自安排给他们看病服药的事情。当地的老百姓有一种陋习,凡是家里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顾和治疗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义的做法改变了这一陋习。
庾诜助人偿债:
梁朝的庾诜爱好学习,喜欢布施帮助他人。有个邻居被人诬陷是小偷,于是庾诜变卖自己的书换了两万吊钱,让门生谎称是邻居的亲戚,帮他偿还了债务。邻居被赦免后,向庾诜道谢,庾诜说:“我只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受难,怎么能期望别人的感谢呢!”。
程思廉周济亲朋:
元朝的程思廉与人交往,都有始有终。如果朋友有人生病、去世的,他去慰问、周济他们的亲人,往返几百里都不怕劳累,还为他们料理家事,抚养照看他们的子孙。程思廉对于自己的族人,尤其尽情义。
江文辉救友:
江文辉前去参加省考时,有个朋友冯某在路上遭遇溺水而死。众多同伴因为考试期限已经很急迫,所以都丢下他的尸骨而离开了,只剩江文辉一人独自留下,为他打捞尸体。直到将冯某丧事处理完后,江文辉才离开。当他赶到省城时,省考已经结束。有人取笑他迂腐,但江文辉泰然自若。第二次科举考试时,江文辉接连考中。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助人为乐的重视和践行,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