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柔弱的人》写于 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这一时期,俄国正处于沙皇统治下的农奴制封建社会,沙皇政府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社会黑暗、腐败,劳动人民饱受苦难,命运悲惨。契诃夫本人对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制度不公和社会黑暗丑恶深感不满,他通过文学创作无情揭露沙皇制度的专横,揭示俄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指出沙皇专制的社会制度造成了人性扭曲,使许多人具有逆来顺受的奴性心理。
在《柔弱的人》中,契诃夫刻画了家庭教师尤丽娅受尽“有权势的强者”欺压,却处处退让,逆来顺受,像任人宰割的羔羊。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中众多弱势群体承受的委屈和不公,以及他们对有权者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尤丽娅的故事,揭示了沙皇俄国专制下,有权有势者利用普通民众的善良、软弱为所欲为,这种社会的不公和黑暗,都源于罪恶的沙皇制度,源于善良的普通民众的懦弱,才使得统治者得以为所欲为,才使得沙皇俄国专制的旧制度得以维持。
虽然契诃夫对沙皇专制的旧制度不满,揭露了沙皇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罪恶,但他的目的是冀望沙皇制度的改革,并没有要推翻沙皇制度。然而,他的作品却启发了人们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制度才会有出路,最终俄国掀起了民主革命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