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始通神”出自宋代苏轼的《柳氏二外甥求笔迹》,全诗为:“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解析
“退笔成山未足珍”: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用旧了的笔堆成山,也不算珍贵。这里,苏轼用“退笔成山”形象地比喻了书法艺术的精湛和深厚,强调的是书法技艺的积累和沉淀,而非单纯的物质积累。
“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则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神妙莫测的境界。这里的“通神”是指对知识深刻理解后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整体意境
这首诗通过对比书法技艺和读书学习,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首句通过“退笔成山”的比喻,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精湛和深厚;而次句则通过“读书万卷”的强调,突出了读书学习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领悟知识的重要性。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又体现了对读书学习的重视。通过这种对比,苏轼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最终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典故引用
“元和脚”: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柳柳州家鸡之赠》中的典故。刘禹锡用“元和脚”来形容柳宗元的字体,这里苏轼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重要性。
个人修养与知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出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意思是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苏轼认为,通过读书学习,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
结合整首诗的内容,苏轼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从而在书法和其他艺术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综上所述,“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是对读书学习的赞美,更是对知识、智慧和人生境界的追求。通过这首诗,苏轼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