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职高)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流失率通常接近20%,尤其在第二学期和第二学年开学时更为明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
社会环境因素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实验实习设施不足,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
社会上普遍存在对职业教育和职高学生的偏见,认为职高生没有前途,就业门槛设置不合理。
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以及各种不正之风,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
学校及教师因素
职高教育模式可能过于传统,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学校的管理模式滞后,绩效考评形式化,激励机制不健全。
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学生及个人因素
学生入学门槛过低,学习基础薄弱。
家庭经济困难和家长观念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学生自身可能因为就业压力大、贫富差距大等原因,对职业教育失去信心。
高职院校因素
高职院校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才流出大于流入。
人事管理模式落后,教学科研平台较低,校内人文环境较差。
为了减少人才流失,职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善教学设施和实习条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改善学校的人文环境等。同时,还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施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就业前景,以增强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