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分流是中国教育制度中的一种分流方式,主要是指在初中毕业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继续攻读,以准备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或者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学习职业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该政策最早在1985年由《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旨在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学生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普职分流政策要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比例保持大体相当,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
然而,根据2022年5月1日的职业教育法修改,该政策有所变动,取消了初中毕业后立即进行普职分流的做法,具体细节可能需要进一步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