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过元宵的习俗丰富多彩,融合了传统信仰、家族团圆和娱乐活动。以下是主要的习俗:
吊喜灯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节这一天,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
元宵节当天,人们会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然后回家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如果去年元宵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到祠堂中,一面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通红,一面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元宵夜更是庄严、热闹。
做丁桌
在潮汕乡村,上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做丁桌”。
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席式一般是较有钱且较慷慨的人家才会这么做。
猜灯谜
以前,潮汕的猜谜游戏只有在元宵夜才举办,就是在花灯贴上有谜面的纸条,给观灯人围猜。随着识字人逐渐增多和谜语知识的普及,猜谜活动在各个节日都盛行起来,但最为隆重、热闹的仍是元宵节,悬挂谜灯也变为谜笺竞猜。
度桥
元宵节,潮汕大都有度桥的习俗。清顺治《潮州府志》和乾隆《揭阳县志》载:“(上元)妇女度桥投块,谓之‘度厄’。”。
放爆竹和烟花
元宵节期间,潮汕还有放爆竹和烟花的习俗,五彩的烟花从天而降,照亮了整个村庄,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潮汕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寄托了他们对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的期望。通过这些活动,潮汕人欢度佳节,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