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是怎样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观点
1、《最苦与最乐》可分三段
2、《最苦与最乐》课文分段:第一段(1~2),分论点:人生最苦是负责。第二段(3),分论点:人生最乐是尽责。第三段(4~5),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3、第二个部分为第四段至第五段,写人生第一件乐事就是尽了责任;
4、本文的语言有“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主要借助不同的句式、修辞手法、论证方法来体现。
5、原文: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6、《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议论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7、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8、扩展资料:
9、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第一个部分为第一段至第三段,写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负着未来的责任;
11、《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人活在这个世上,一定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样才可以得到真正快乐。
12、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13、《最苦与最乐》的内容概括:全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角度说明责任对于人生的意义;先写负责人是人生最苦的事,如果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就要带着这种痛苦死去;再写尽责任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人若尽了责任就有一种不能用言语形容轻松愉快。最后点明躲避责任是自投苦海,呼吁年轻人主动承担起人生的责任。
14、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人生最苦是有责未尽。
15、文章第三个部分为最后一段,总写文章的论点,写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只会痛苦,尽责任反而快乐。
16、第三段(第六自然段):责任无法逃避,应尽责。
17、《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
18、本文从最苦和最幸福两个方面论述了生命的责任,即责任是生命中最苦的,责任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是真正幸福的唯一途径。论文具有崇高的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和高雅的语言,既有儒学的进取精神,又有佛教的超凡智慧。作为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责任。
19、《最苦与最乐》的中心论点是要真正幸福,就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尽到自己的责任。
20、第二段(第四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人生最乐是有责已尽。
21、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22、《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