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张籍在描写的手法上有什么突出?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复恐”"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 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秋思唐张籍鉴赏?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城见到秋风时的心情,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的"秋思"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洛阳"则是诗人客居的地方。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表明诗人想要写一封家书,把自己的心情告诉家人,但是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临发又开封"则揭示了诗人在即将寄出家书之际,又一次打开信封,反复检查自己的言辞是否恰当,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在这首诗中,张籍巧妙地运用了寄家书的细节,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他没有过多地描绘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小动作,展现出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关爱。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秋思》是一首以景抒情的诗,通过诗人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秋思唐张籍注释?
词句注释: ⑴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⑵行人:指送信的人。 ⑶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原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的《秋思》中表达思乡的诗句有哪些?
张籍是在什么时候写《秋思》的?
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张籍写秋思真迹落款为戊子霜降,可推出时间为808年农历九月廿三。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张籍的秋思域马致远的天净沙。思秋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张籍的这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无比凄凉、悲哀,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乡,怀念那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