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留匈奴凡十九岁的特殊句式
1、这是一个倒装句,“吾留匈奴凡十九岁”即“吾(于)匈奴留凡十九岁”。
2、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师说》)
3、这是文言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形式。例如:
4、(三)、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为”引出动作主动者)
5、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6、苏武传》重点句子翻译: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8、(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9、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10、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被攻占。)
11、留,动词的被动用法。凡,总共。岁,年。
12、秦城恐不可得,徙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单于更加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结果。
1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15、秦始皇一统宇内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16、属于文言文中的被动句
17、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婴,被……缠绕。)
18、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且鞮侯刚刚立为单于,唯恐汉朝袭击...
19、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20、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21、洎牧以谗诛。(《六国论》诛,被杀。)
22、问题中的“吾留匈奴凡十九岁”,含有两个句式特点。
2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诛,被杀。)
24、大臣无罪夷恶灭者数十家。(《苏武传》夷灭,被杀完。)
2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牧羊》)
26、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27、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28、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的被动句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29、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3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吾留匈奴凡十九岁的特殊句式
31、这是一个省略主语的兼语句。主语是“秦始皇”已承前省略,谓语是“使”,兼语是“蒙恬”,他既做“使”的宾语,又做“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主语。在这个复杂谓语里,“北”是名词做状语,虚词“而”表示顺承关系,“筑长城”和“守藩篱”都是动宾短语。“藩篱”在修辞上属于比喻手法。
3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33、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34、盖王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拘,被拘禁。)
3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同上)
36、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被举荐。)
3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被举荐。)
39、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
4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4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武帝赞许他的...
42、(四)、用“被”表被动
4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陈涉世家》)
44、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任,被任用。)
4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6、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47、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动,有人称为意念上的被动。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揣摸从上下文意做出判定。例如:
48、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49、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同上》)
50、这是一个省略句,“吾留匈奴”即“吾留(于)匈奴”。
51、被动句。
5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许,被允许。)
54、于是(秦始皇)便派蒙恬在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来守卫国家,属于省略句。
5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7、(一)、用“于”“受……于……”表被动
5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59、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苏武传》留,被扣留。)
60、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吾留匈奴凡十九岁的特殊句式
6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62、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