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的形成原因主要涉及 水汽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具体过程如下:
水汽增加和温度降低:
在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水汽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此时,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至几百米低空。
冷却雾:
当暖空气经过较冷的海洋表面时,暖空气携带的热量被海洋吸收,导致其温度下降。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暖空气无法再容纳更多的水汽,从而在水汽凝结成小水滴之前释放出来,这些小水滴随后在空中飘散,形成雾。这个过程称为冷却雾。
蒸发雾:
在冷空气流经较温暖的海洋表面时,由于冷空气接纳水蒸气的能力较弱,到达饱和状态后剩余的水蒸气会在冷却作用下凝结成小水滴,最终形成雾。这个过程称为蒸发雾。
凝结核的作用:
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蒸发和空气冷却。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其他影响因素:
海雾的形成还受到海洋温度、湿度、风向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中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在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时,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会凝结,形成海雾。
总结来说,海雾的形成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的结果,主要涉及水汽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以及凝结核的参与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