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最终成功复位称帝,并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残忍后妃殉葬制度。
早年经历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与孝恭章皇后孙氏之子,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初六出生,不足三个月便被立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登基,次年改元正统,时年九岁,国事交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
前期统治
三杨辅政:英宗即位初期,由杨士奇、杨荣、杨溥(史称“三杨”)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之治的政策,明朝国力鼎盛。
亲政后举措:正统八年(1443年)太皇太后驾崩后,朱祁镇正式亲政,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如三次大规模北伐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边境的稳定。他还命郭琰督造下西洋海船,遣下西洋和番都指挥马云再下西洋重新联络旧港宣慰司等。
重大失误——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瓦剌,结果兵败被俘,成为瓦剌的俘虏。
在瓦剌期间,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复位与统治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复位后,朱祁镇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晚年与逝世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裕陵。
朱祁镇在位期间,虽然初期由贤臣辅政,政治较为稳定,但后期宠信宦官王振,导致宦官专权,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在被俘期间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成功复位,并在复位后做出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