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当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确定计算成本的基准:
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基准,如批次或单件,以避免计算偏差和经营风险。
确定成本的范围:
明确不同生产环节和生命周期的产品成本计算范围,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成本;间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租赁、物业费用、工厂员工管理和营销费用等。
记录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成本:
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成本,并监控材料和工资的成本变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考虑间接成本:
除了直接成本外,还要考虑设备维护、租赁、物业费用、工厂员工管理和营销费用等间接成本,这些成本虽然不直接关联到单个产品,但会影响企业整体经营。
分析生产过程以确定关键成本因素:
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成本因素,如生产设备、原材料、订单数量等,并对每个成本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
使用软件或工具辅助计算:
采用计算成本软件或工具可以有效降低计算过程中的错误率,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制订材料及费用的消耗定额:
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动力、工具消耗定额等,并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
做好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及盘点工作:
确保所有物资的收发都经过计量验收,并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定期进行库存物资的清查和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统一规定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存档和销毁等制度,并根据成本计算和内部控制的需要,制定各种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包括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成本费用与以后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的界限等。
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并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等。
遵守一致性原则: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编制产品成本报表:
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以反映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
通过以上基础工作的开展,企业可以确保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定价、掌握经营成本、进行有效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