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工作日长度不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是在工作日长度既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这通常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组织改进、工作强度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等方式完成。
技术进步:
引入新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效率,使得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可以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只有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劳动力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劳动力价值下降,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创造条件。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虽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强调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综上所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主要包括工作日长度不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劳动力价值,以及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使得资本家能够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