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他生于1711年9月25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皇帝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在军事上,乾隆皇帝平定了边疆地区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他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乾隆皇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统治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