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学名著,属于国别体史书,也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的后续之作,又称《国策》。该书由西汉时期的学者刘向整理编写,其内容主要来源于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的资料,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记载。全书按照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等12策,共33卷,497篇,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书中不仅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还通过生动的文笔和丰富的寓言故事,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这些故事包括“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著名寓言。
《战国策》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写人传神,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该书对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至今仍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总的来说,《战国策》是一部集历史、文学与哲学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对于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