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逻辑问题,由战国时期的赵国的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这个命题出自他的著作《公孙龙子·白马论》。故事中,公孙龙骑一匹白马来到函谷关,关吏依照规定拒绝他带马过关,因为规定中禁止赵国马匹入关。公孙龙则辩称“白马非马”,即白马不等同于马,因为“马”是泛指所有马匹,而“白”是描述马匹颜色的名称。他认为,白马既有马的共性也有白色的特性,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马。经过一番辩论,关吏最终被说服,允许公孙龙带着他的白马过关。
这个故事反映了公孙龙运用逻辑学中的概念分析和辩论技巧,对事物的本质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影响了后来的逻辑学和辩证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