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又号羽琌山民,是 清代伟大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与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龚自珍在青年时代所撰的《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并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龚自珍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在文学上,他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他的思想和作品对晚清时期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