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经费管理办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费来源
会员会费:会员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
政府拨款:从国家财政预算中拨给。
社会捐赠: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的捐赠。
其他合法收入。
2. 经费使用范围
工会活动经费:组织职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活动。
工会工作经费:用于工会组织建设、业务培训、宣传、办公等。
职工福利经费:节假日慰问、困难职工帮扶、职工医疗互助等。
工会事业发展经费:用于工会举办的各项事业发展项目。
其他合法支出。
3. 预算管理
编制预算时应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
预算内容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
预算执行中如需调整,需报请工会委员会批准。
决算应真实、完整、准确,并及时报上级工会审核。
4. 经费审批与报销
支出需经工会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
报销需提供合法凭证,如发票、合同、清单等。
报销审批流程应规范,确保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工会主席对经费使用负总责,财务人员具体负责经费管理。
5. 监督检查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进行审计。
使用情况应定期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
接受上级工会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6. 经费收缴
会员必须按月交纳会费,会费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交纳。
企业工会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按月提存,并及时拨解工会。
7. 经费开支标准
逢年过节可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年累计不超过一定金额。
会员生日慰问可发放一定金额的生日蛋糕等实物慰问品。
会员结婚时可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品。
8. 管理要求
收支情况由工会组织统一管理,及时入账。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定期检查经费使用情况,并向工会委员会和会员代表大会报告。
9. 财务管理原则
坚持独立管理原则,单独核算,由工会主席审批开支。
坚持遵纪守法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工会财务制度。
坚持为员工服务原则,经费不得用于非工会活动开支。
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收支平衡”的原则。
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定期公布账目,接受会员监督。
这些管理办法旨在确保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服务于工会工作和职工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