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它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包含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以下是法典的主要内容:
社会结构
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维鲁穆)、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钦努)和奴隶。
奴隶制度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经济关系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法律原则
遵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则,即伤害他人者应受到相同的伤害作为处罚。
条款适应的范围只限于身份相等的人之间,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同。
国家控制
强调国家对臣民的严格控制,包括对逃避兵役、逃跑的奴隶和庇护者的严厉处罚。
刑法
对各种犯罪行为,如盗窃、巫蛊、伤害他人等,都有详细的处罚规定,包括死刑、罚金、身体刑罚等。
民法
涉及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经济关系,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和稳定社会秩序。
诉讼程序
法典规定了详细的诉讼程序,包括证据提供、证人证言、法官责任等。
婚姻法
实行契约为基础的买卖婚姻制度,规定了婚姻中的权利和义务。
其他
法典还包括一些“人道主义”的条款,如债务奴隶为他的主人劳动3年后可以恢复为自由民。
《汉谟拉比法典》不仅体现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传统,也对后世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现代多数国家的法律主要受罗马法和英国法律体系的影响,但《汉谟拉比法典》在人类历史上仍具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古代法律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