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支护结构监测
围护墙(桩)或基坑边坡顶部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
围护墙(桩)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围护墙(桩)及支撑内力监测;
立柱位移监测;
坑底隆起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周围环境监测
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的监测;
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监测;
周边重要道路的监测;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施工工况监测
土质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临时边坡、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四周超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地下水状况监测
监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位下降或上升的趋势,预防地下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并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基坑变形监测
监测基坑周边地面、建筑物、桥梁等的变形情况,包括土体的沉降、倾斜等变形情况,并对变形原因进行分析。
支护结构稳定性监测
监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位移等情况,包括围护墙侧压力、弯曲应力和变形的监测,支撑(锚杆)的轴力、弯曲应力监测,腰梁(围檩)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以及立柱沉降、抬起的监测等,并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施工过程监测
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空气质量等情况,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进行评估,包括基坑开挖深度的监测、基坑降水效果的监测等。
其他监测
地质勘探,了解基坑地质状况,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断层、裂隙、地下水、土壤等方面;
基坑开挖前的初始值监测,不少于两次;
监测项目的监控报警值应根据监测对象的有关规范及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
各项监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建议在实际基坑工程中,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项目和方法,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