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派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和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其中高适和岑参的成就最高,他们与高适并称“高岑”。其他较著名的边塞诗人还包括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人):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诗风雄浑悲壮,代表作有《燕歌行》、《别董大》、《除夜作》、《塞上闻吹笛》、《塞下曲》等。
岑参(荆州江陵人或南阳棘阳人):
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工于七言歌行,边塞诗尤其多佳作,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
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人或京兆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
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采莲曲》等。
王之涣(生卒年不详,太原人):
唐代诗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等,其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王翰(生卒年不详,河中蒲人):
唐代诗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诗风豪放壮丽,尤其体现在他的《凉州词》中,代表作有《凉州词》等。
李颀(生卒年不详,河南人):
唐代诗人,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古从军行》等,其诗风雄浑,善于描写边塞生活和战争场面。
这些诗人在边塞诗的创作上都有卓越的成就,作品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