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主要讲述了鲁迅与好友范爱农的交往以及范爱农的人生经历。文章通过追叙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具体内容包括:
初识与误会:
鲁迅与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期间初识,因某些误会,鲁迅对范爱农产生了不良印象,甚至认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重逢与理解:
辛亥革命前一年,鲁迅与范爱农在故乡重逢,通过笑谈各自经历,两人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误会得以消除。
范爱农的遭遇:
范爱农回国后,因不满黑暗社会而追求革命,却屡遭轻蔑、排斥和迫害,最终只能躲在乡下,靠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辛亥革命的失望:
辛亥革命发生后,鲁迅与范爱农虽短暂地看到了希望,但很快发现革命果实被封建反动势力篡夺,社会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
共同任教与困境:
两人有了共同任教的机会,范爱农做监学,表现出对工作的热情。然而,随着鲁迅离开故乡,范爱农失去了支持,学监职位也被剥夺,景况愈发困穷。
悲剧结局:
范爱农在对革命失望的心境中,生活无依,最终在夜半大风雨时溺水而死。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社会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