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以下是各阶段的详细特征:
初期阶段
特点: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区域内城镇较少,空间结构简单,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工业化起步源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
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主要问题包括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
衰落阶段
特点: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此外,区域的发展还可以细分为以下阶段:
转型阶段:
特点: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再生阶段:
特点:
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包括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这些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不同区域的发展可能会根据其具体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经历不同的阶段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