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他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程庄镇于庄村)。
早年经历
教育背景:于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7岁时写下《石灰吟》,表达其高远志向。
官职起点: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
官场生涯
初期政绩: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赏识。
巡抚经历:宣德五年(1430年)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积极治理水患、赈济灾民。
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俘虏后,于谦力主固守京师,反对南迁,升任兵部尚书,指挥明军取得京师保卫战胜利。
政治改革
地方治理:在地方任职期间,于谦大力整肃官场、平反冤案、赈济灾区。
中央改革:在中央推动政治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和廉洁度。
身后评价
追谥:明宪宗时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历史评价:《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文化成就
文学作品:有《于忠肃集》等作品传世。
于谦以其卓越的政绩、坚定的抗敌立场、清廉的品行和深沉的爱国情怀,被后人尊称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