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对群众呼声麻木不仁,对实际情况不了解不关注,不愿深入困难艰苦地区,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
唯我独尊、自我膨胀
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脑袋定决策,搞家长制、“一言堂”,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会风漂浮,遇事就开会,开口就讲空话套话。
坐“公仆”位子,端“老爷”架子
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摆起官架子来比谁都大,行为上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
工作敷衍、推卸责任
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
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只显示自己作为领导的“存在感”,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过度痕迹化、忙忙碌碌
讲究工作事事留痕,为了留痕而留痕,把“痕迹”作为“政绩”。
忙忙碌碌,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
讲政治挂嘴边、客客气气踢皮球
口中常讲“讲政治”,但内心却是“官本位”的特权思想,搞一言堂、一把抓。
群众来办事,职责界限不清,开始“踢皮球”,牵头单位与责任单位相互推诿扯皮。
不学无术、耻于下问
不学习新知识,不深入基层调研,满足于现状,骄傲自满。
浮夸谎报,瞒哄中央,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遇事敷衍、与人无争
老于世故,巧于应付,上捧下拉,面面俱圆,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立场。
这些表现形式都反映了官僚主义的核心问题: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功夫,忽视实际效果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反对官僚主义需要从提高领导者的思想觉悟、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民主监督和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