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主要讲述了在明朝宣德年间,由于宫中流行斗蟋蟀,民间每年都要进贡大量的蟋蟀。地方官吏为了讨好皇帝,借机媚上邀宠,对百姓严限追比,导致许多家庭因此破产。故事的主人公成名,因未能交上征收的促织而遭受官府的严厉惩罚,最终导致家道中落,生活困苦。
在绝望中,成名的妻子鼓励他自行捕捉促织以求生路。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捕到了一只不错的蟋蟀,并希望能用其来解救家庭困境。然而,成名的儿子因好奇而意外致死,这一悲剧瞬间将家庭推向深渊。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成名甚至想要自尽,但在绝望中,儿子却奇迹般复活,并变成了一只凶猛善斗的蟋蟀。这只蟋蟀被献给了皇帝,成名也因此获得了巨额赏赐,家庭得以富裕。
故事通过这一系列事件,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苛政和官民之间的矛盾,以及“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同时,作品也展示了蒲松龄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受欺凌和压迫的下层群众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