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瘴痼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án zhàng gù jí,英文为stubborn disease。它指 顽固难以治愈的疾病,或长期养成的坏习气。
具体解释如下:
顽固难以治愈的疾病:
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长期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有所好转。
长期养成的坏习气:
除了指身体上的疾病外,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长期存在且难以改变的不良习惯或风气。
这个成语出自《难经·十八难》,其中提到:“患者病期较长,投剂、服药多不易见效,如果痼疾患者又感染新病、急病,宜先治其新、急病症,然后再调治痼疾。”。
建议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解释,以准确表达意思。例如,在讨论健康问题时,可以侧重于其医学含义;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则可以侧重于其比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