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是中国公路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标准,它于2013年发布,并于201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范属于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的“通用”板块中的“安全”模块,是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
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
抗震性能要求:确保公路工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公路工程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抗震设计原则:包括桥梁、隧道、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接缝、互通立交等设施的抗震设计方法和计算规程。
抗震监测和维护管理:规定了抗震监测和维护管理方面的要求。
规范修订的背景和主要变化包括:
修订工作基于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规定进行。
修订后的规范由九章和一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规定、地基和基础、桥梁、隧道、挡土墙、路基、涵洞等的抗震要求。
增加了液化土的判别及处治措施,桥梁两水平设防的设计要求和方法,以及桥梁延性设计和减隔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修订了地震作用的表述方法,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基本烈度作为表征地震作用的主要形式。
提出了对于生命线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以适当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的要求。
规范中对于潜在塑性铰区的加密箍筋有特定要求,即箍筋的配置要符合一定的规定,并延伸至盖梁或承台内,延伸距离按施工允许的最大距离确定。
以上信息提供了《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的概览,如需详细内容,请参考规范文本或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