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分类通常基于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形成过程以及地理分布等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分类方法:
1. 根据土壤的颗粒级配和塑性指数分类:
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
黏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50%,且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
2. 根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分类:
无机质土:有机质含量低。
有机质土:有机质含量高。
泥炭质土:含有较高比例的有机质,通常呈泥炭状态。
泥炭:有机质高度累积,形成泥炭。
3. 根据土壤的地质成因分类:
残积土:由风化作用直接在原地形成的土壤。
坡积土:由坡面水流搬运并沉积的土壤。
洪积土:由洪水搬运并沉积的土壤。
冲积土:由河流冲刷并沉积的土壤。
淤积土:由水体淤积形成的土壤。
冰积土:由冰川搬运并沉积的土壤。
风积土:由风力搬运并沉积的土壤。
4. 根据土壤的地域环境和性质分类:
在中国,常见的土壤类型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草甸土及漠土等。
5. 根据土壤的坚固系数分类:
一类土(松软土):如砂土、粉土,用锹、锄头挖掘。
二类土(普通土):如粉质粘土,用锹、锄头挖掘,可能需要用镐翻松。
三类土(坚土):如软及中等密实粘土,主要用镐挖掘。
四类土(砂砾坚土):如坚硬密实的粘性土,用镐、撬棍挖掘。
五类土(软石):如硬质粘土,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
以上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壤的性质,以便于进行合适的农业利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