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一种大型曲式,主要用于奏鸣曲的主要乐章,也常见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常采用这种曲式。

奏鸣曲式的结构通常分为三个部分:

呈示部:

这部分包括主部、连接部、副部及小结尾。主部与副部在调性上保持传统关系,即主部在主调,副部在属调,或者反之。呈示部通常反复一遍,是乐曲的重心与精神所在。

展开部 (又称自由幻想部):在这一部分,主要乐思在不同的调性上展开,可以使用不同的乐思交替出现,有时也会采用新材料或复调的处理方法。展开部以材料的片断性和终止的隐蔽为特征,使乐思以新的方式不断展开,甚至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导向再现部。

再现部:

主部在原调上再现,并通过连接段使副部也在主调上出现,以取得调性上的统一。再现部之后通常会有一个尾声,有时尾声很长,如贝多芬某些作品的尾声具有第二展开部的性质。

此外,有些奏鸣曲式的变体可能只包含呈示部和再现部,而不包含展开部。

奏鸣曲式最早是由A.B.马克斯在他的《作曲法教程》中提出的,它的前身称为古奏鸣曲式,形成于17世纪末和18世纪上半叶。这种曲式以对立统一为基础,继承了巴罗克音乐以调性为基础的成就,并使其更富于逻辑性和哲理性,表现的内容更深更广。

在音乐作品中,奏鸣曲式不仅限于奏鸣曲,它还是其他多乐章大型器乐套曲如交响曲、协奏曲等第一乐章的常用结构形式,并且也用于单乐章式的歌剧序曲和其他独立的器乐作品。

上一篇上一篇:公务舱和头等舱的区别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