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在清朝时期是 对身份尊贵的未婚女性的一种尊称。最初,“格格”并不是封号,而是一种称谓,意为“小姐”。从皇太极开始,皇帝的女儿不再被称为“格格”,而改称“公主”。在清朝早期,“格格”这个称呼并没有严格的阶级之分,单纯就是对小女孩的称呼。随着满族入主中原并稳定下来后,统治阶层开始完善内部制度,使得“格格”成为了皇室女儿的统称,但仍有等级之分。
具体来说,格格的身份等级如下:
亲王之女:
称为和硕格格。
世子及郡王之女:
称为多罗格格。
多罗贝勒之女:
称为固山格格。
镇国公及辅国公之女:
也称为格格,但没有更具体的封号。
此外,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称为格格。
总结来说,格格主要是清朝时期皇族女儿的尊称,根据其父亲的身份,格格有不同的等级和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