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号在中文中的用法较为多样,主要功能包括:
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
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用于提示下文,分两种情况
先总说后分说,在总说后面用冒号;
先分说后总括,在分说的后面,总括语的前面用冒号。
例如:有学者将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文献考古阶段;第二阶段,是实物考古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建筑之诠释阶段。
引语在后时,冒号用在引语“说”的后面,冒号后面的话是直接引别人的话
例如: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用于“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和如下、例如”等引起下文的词语后面
例如:现实与经验表明: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难以同时兼得。
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
例如:今天的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的称呼语后面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梦”。
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
例如:日期:2019年1月26日;时间:8:00-12:00。
注意事项:
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例如“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通过以上举例和说明,希望能更清楚地理解冒号在中文中的多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