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计算机,也称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时间跨度从1964年至1971年。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技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和SSI)为主要电子元件,取代了前两代计算机中的晶体管。这些集成电路允许在更小的硅片上集成更多的电子元件,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减小了体积并降低了成本。
主要特点:
硬件升级:
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晶体管,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同时减小了体积和成本。
存储器进步:
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之前的磁芯存储器,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速度。
软件发展:
操作系统得到显著完善,微程序控制技术被广泛采用,高级编程语言如Basic和Pascal变得流行。
广泛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扩大,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渗透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
代表性产品:
IBM的System/360系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产品,它是一个具有高度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的计算机系统。
这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标志着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笨拙的设备转变为便携、功能强大的机器,为后续的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