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质量与安全: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认识食品中的常见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污染,及时发现并报告食品安全问题,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保存:熟知食品保鲜、储存的方法,合理保存寿司、蔬菜、水果、蛋类、饼干等不同种类的食品,防止食品变质、腐烂、霉变等问题。
音视频教育:通过播放相关的食品安全音视频教育,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安全方面的了解与认识。
从业人员健康:强调自身卫生,并学习相关的个人保健措施,及时发现自身健康问题。
营养知识
营养素:熟知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及其特性,掌握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调味料,以及如何搭配食品。
营养计划:制定适合幼儿园的菜单,并了解营养计划制定的方法和原则,掌握合理膳食的搭配、均衡、多样化。
卫生管理
从业人员卫生要求: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吸烟。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应消毒。操作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况时应洗手:开始工作前;处理食物前;上厕所后;处理生食物后;处理弄污的设备或者饮食用具后;咳嗽、打喷嚏、或者擤鼻子后;处理动物或者废物后;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者身体其他部位后;从事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环境卫生要求:每天营业结束后应及时打扫地面、台面,不留死角。在产生蒸气的房间,要有良好的排风装置并正常使用,防止墙壁、屋顶发霉、脱落、滴水造成食品污染。垃圾处理、废水池、明沟内的食物残渣等要重点清理。防蝇防鼠设施要确保完好无损,各种食品存放在封闭的容器内。使用杀虫剂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污染食品,应把食品移走,放入冰箱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已被杀死的昆虫要及时清扫,防止混入食品中。
采购卫生要求
应到超市、大型农贸市场等规范场所进行采购,尤其要防止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无证地下加工作坊生产的豆制品等。采购时要注意察看是否有卫生许可证。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
加工前认真检查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去除变质、有异味的部分。严格遵守食品加工的操作规程,做到煮熟煮透,确保食品熟透。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穿戴好工作衣帽,勤洗手。
食品留样和餐具消毒
每餐食品都要留样,留样量不少于100克,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留样食品要存放在专用的留样冰箱内,标明留样日期、餐次、食品名称等信息。餐具使用后要及时清洗,采用热力消毒或化学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的餐具要存放在保洁柜内,防止二次污染。
法律法规和培训
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办法》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通过这些培训内容,幼儿园食堂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幼儿的营养需求,并提供卫生、美味的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