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圆明园历史简介

圆明园是 清朝时期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三园,被誉为“万园之园”。

建筑特色与历史沿革

康熙时期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园林,名为“圆明园”,意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时期:

雍正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拓展,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等建筑,用于夏季听政。

乾隆时期:

乾隆帝在位期间,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新建了长春园,并并入了万春园,使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道光时期:

嘉庆和道光年间,圆明园又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拓建。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遭劫掠并烧毁。

民国时期:

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最终成为一片废墟。

保护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对圆明园遗址十分重视,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并在1976年成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对遗址进行保护、整修和利用。

展览与教育:

1979年建立了圆明园园史展室,1985年建立了圆明园展览馆,通过展览和历史照片等展示了圆明园的历史与文化。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毁灭是近代中国的一大屈辱,但遗址的保护和对历史的纪念仍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上一篇:华中科技大学专业排名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