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辖市和地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中的两种不同级别。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性质不同
省辖市:通常指由省级行政区直接管辖的市,包括副省级市和一般的地级市。
地级市:是省、自治区管辖的市,属于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地级行政区。
设立条件不同
省辖市:通常设有市辖区,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郊区,被视为城市。
地级市: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通常达到一定规模,工业产值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发达。
行政级别不同
省辖市:行政级别可能高于地级市,有的为副部级,如副省级市。
地级市:行政级别一般为厅局级。
包含关系
省辖市包含地级市,地级市是省辖市的一种。
历史沿革
1983年起,中国开始推行地级行政区划改革,将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
行政区划
省辖市:通常不实行“市管县”和“市管市”。
地级市:实行“市管市”和“市管县”,其行政区涵盖各种形式的县级行政区。
特殊地位
有些省辖市因其在地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可能被列为计划单列城市,行政级别上升为副部级。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入,省辖市和地级市的界限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上述信息基于历史数据和改革政策,可作为理解两者区别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