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跃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讲述的是汉代姜诗与其妻庞氏的孝行。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出处:
出处
《涌泉跃鲤》出自《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创作的古文。
故事内容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二人非常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还喜欢吃鱼脍,夫妇二人便经常做鱼给她吃。有一次,庞氏因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其逐出家门。后来,婆婆知道庞氏被逐之事,便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当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泉水和鲤鱼供奉婆婆,不必再远走江边。
成语意思
“涌泉跃鲤”形容孝顺的行为。庞氏为了满足婆婆的喜好,不畏辛劳到江边取水,最终感动天地,出现涌泉和鲤鱼,从而免去了她每天往返江边取水的辛苦。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孝顺父母的行为。
用法
该成语可以用作宾语、定语,用来形容孝顺的行为。例如:他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是典型的“涌泉跃鲤”式的人物。
相关对联
姜孝祠有一副对联:“赤眉滔天,曾教万马衔枚去;清泉涌地,犹想双鲤献瑞来。”上联写的是赤眉军经过孝泉时,首领为了不惊扰孝子而悄悄行军的故事;下联则是讲姜诗的妻子庞三春每天打水时都会随带打上两条鲤鱼来供奉婆婆。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到“涌泉跃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充满温情和感动的典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