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是一个 传统的中国习俗,主要流行于北京、河北、东北一带。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是在秋季增加体重,特别是通过食用一些食物来长肉。这个习俗起源于古时,当时人们以胖瘦作为健康的标准,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因此到了秋季,为了恢复体力和储备能量,人们会吃一些味厚的美食佳肴,特别是肉类,以此来“贴秋膘”。
具体来说,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在立秋这一天,民间有悬秤称人的习俗,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以检验肥瘦。如果体重减轻,称为“苦夏”,而瘦了则需要“补”,补的方法就是“贴秋膘”,即通过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来增加体重和脂肪储备。
贴秋膘不仅是为了补充夏季的消耗,也是为了增强体质,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古时人们认为,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储备能量的时期,因此通过增加摄入肉类、面食等食物来补充营养和脂肪,以应对冬季的严寒。
虽然现代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不再需要过多脂肪来御寒,但这个传统习俗仍然在一些地方被保留下来。贴秋膘的方式也可以包括吃各种美食,而不仅仅是肉类。不过,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应该合理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贴秋膘”,以免增加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