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一系列事件。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日本从对华北的渐进蚕食到直接控制该地区,是抗日战争前夕中国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主要事件
《塘沽协定》签订:1933年,日本迫使国民政府军退出北平等城市,华北逐步进入日军武装控制之下。
河北事件:1935年1月,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何梅协定》:同年5月,日本指责中国驻军破坏《塘沽协定》,迫使国民政府向日本提交关于华北的自治权,最终迫使中国军队撤出河北等地。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日本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并制造了包括“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内的一系列事件。
影响
民族矛盾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华北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的序幕。
民族危机:华北事变使日本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华北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然一时得逞,但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