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主要来源于《左传》、《史记》等古籍。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内容:

介子推的忠诚

晋公子重耳在流亡国外期间,因饥饿而昏迷。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给他喝,使重耳恢复了精神。

晋文公的遗忘

重耳回国后,成为晋文公,并大赏了随他流亡的功臣,但却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的隐居

介子推不愿争功讨赏,选择带着母亲悄悄隐居到绵山。

晋文公的追寻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后,非常内疚,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介子推已经离家去了绵山。

火烧绵山

有人建议晋文公放火烧山,以逼介子推出山。大火烧遍绵山,但介子推并未出来,最终被发现死在了一棵老柳树下。

介子推的遗言

介子推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血书,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的纪念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绵山封为介推田,号为介山,并规定每年寒食节这天禁止烟火,只吃寒食。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寒食节成为了中国古人祭祀先人的日子之一。

清明节与介子推

清明节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但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并把那棵老柳树赐名“清明柳”。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介子推的忠诚和晋文公的悔悟,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忠诚和节操的崇尚,以及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上一篇上一篇: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