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是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85年联合制定的,目的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连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
OSI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七层,从低到高分别是:
物理层:
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数据链路层:
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
网络层:
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会话层:
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表示层:
处理数据的表示和格式化。
应用层:
提供网络服务给用户应用程序。
OSI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成为一个所有销售商都能实现的开放网络模型,以克服使用众多私有网络模型所带来的困难和低效性。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至3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4至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
虽然OSI模型在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已经被更现代和广泛使用的TCP/IP四层模型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