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课程门类与课时分配
总课时:九年总课时为1190课时。
各类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
道德与法治:67.30%
品德与社会:7%—9%
思想品德:2%
历史:3.30%
地理:2%
科学:38.3%
生物:2%
物理:3%
化学:3%
语文:20.80%
数学:15.00%
外语:6%—8%
体育:9.90%
体育与健康:10%—11%
音乐:9%—11%
美术:9%—11%
综合实践活动:16%—20%
地方与学校课程:16%—20%。
素质教育重点
重视培育学生自立自强、终身受益的素质教育,涵盖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义务素质教育。
课外阅读要求
一、二年级: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关心自然和生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诵读优秀的诗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诵读优秀的诗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七至九年级: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浅显的文言文,制订阅读计划,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历史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公民素质,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理解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分阶段、有重点地安排学习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世界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科交叉渗透,强化实践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艺术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和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聚焦点,打破传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仅限于音乐、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融合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态,进行综合性艺术教育。
其他修订内容
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增加了用于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建议教师和家长关注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