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在淡淡的秋季》是一首充满 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憧憬的向往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情感基调
诗的感情基调是“淡淡”的,这种淡而无光、淡而无情、寡淡无味的感觉贯穿全诗,反映出一种无奈和颓废的心态。
回忆与现实的对比
诗人通过“在淡淡的秋季”这个场景,回忆了心中的浅红色的梦,那是一种纯真无邪的美好。然而,现实却是无奈可悲的,诗人无法回到过去,只能在当下期盼未来生活是美好的。
童年与成年的对比
诗中“小时候没有泪,只有露滴,每滴露水里都有浅红色的梦”,描绘了童年时期的纯真和美好。而随着成长,儿时的梦不再真实,生活变得像“打湿的小鸽子”,在雾中失去踪迹,生命悄悄飞离,失去了追风扑采的意义。
对未来的期盼
尽管现实无奈,诗人依然“想穿过枯死的篱墙,走向你”,这里的“你”可能是诗人心中的一种美好憧憬。诗人希望通过努力,能走向那个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内心的矛盾与彷徨
诗中“我没有唱,没有低语,我沿着篱墙向失色的世界走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彷徨。他既想追求美好,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这种心理状态表露无遗。
童话般的理想
顾城在这首诗中依然流露出他特有的童话般的理想主义情怀,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童话国度中,希望那里有白云、湖泊和一片纯静的天空,能够容纳沾满尘埃的心灵。
总的来说,《在淡淡的秋季》是顾城的一首充满忧伤和希望的诗,通过对童年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憧憬。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顾城个人的情感变化,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