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以下是一些字词的释义:
出:
出征。
师:
军队。
先帝:
这里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
创:
开创,创立。
业:
统一中原的大业。
疲弊:
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恢弘:
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称引、譬喻不恰当。
以:
以致。
塞:
堵塞。
忠:
忠诚。
谏:
规劝。
俱:
全,都。
宫:
指皇宫。
府:
指朝廷。
陟罚臧否: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中道:
中途。
崩殂:
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三分:
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国)。
益州:
这里指蜀汉。
散文篇名:
《出师表》是三国蜀诸葛亮作,有前、后二表,均为作者于出师伐魏前上呈蜀后主刘禅的奏表。
这些字词在《出师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主刘禅的劝勉之情。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