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包括:
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和“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他于1923年在南京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并在1940年创建了江西实验幼师。陈鹤琴主张“活教育”理论体系,并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等作品。
张雪门,与陈鹤琴齐名,有“南陈北张”之称。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并曾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岭南大学任教。张雪门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新教育中国化”的概念,并从理论上予以论证,对当时中国教育的改造及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泽宣,是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和“新教育中国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并先后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岭南大学任教。庄泽宣在20世纪20年代明确提出“新教育中国化”概念,并从理论上予以论证,促进了当时中国教育的改造及发展。
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于河北定县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平民教育实验。他提倡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教育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至今仍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