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情网-为你提供各类经典名言与文案句子

人无信不立典故概括?

“人无信不立”是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其典故和含义如下:

孔子的教诲

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明确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孔子认为,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子贡的请教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队和人民的信任,就可以治理好国家。当子贡问起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三者中哪个可以最先去掉时,孔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队。而当子贡再次追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个呢?孔子沉思后回答,可以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一个国家就无法立足。

商鞅的“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决心发愤图强。两年后,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季札的守信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拜访徐国国君,徐君见到季札腰间悬挂的宝剑精美绝伦,忍不住透露出想要这柄宝剑的想法。季札看在眼里,心想自己使命还没有完成,等到出使归来再把宝剑送给徐君吧。后来季札完成了出使晋国的使命,再来看望徐君,可是听说徐君已不在人世。随从问他:“徐君已经死了,宝剑要送给谁呢?”季札却说:“当初我的心里已经许下了诺言,把宝剑赠给徐君,怎么能因为他现在死了就违背我当初的诺言呢?”于是,季札解下腰间宝剑挂在了徐君墓旁的树枝上。

这些典故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甚至会导致国家的衰败。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

上一篇上一篇:做出选择就没有退路的句子?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