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被广泛认为是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结构和语言上均表现出极高的技巧。诗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三个四行,第二部分为两行,每行十个音节,韵脚为:abab,cdcd,efef,gg。这种格式后来被称为“莎士比亚式”或“伊丽莎白式”。莎士比亚在运用这个诗体时,极为得心应手,体现了他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张弛有度等特色。
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情感充沛,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他的诗歌主题多样,从爱情到友情,从美到死亡,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表达。特别是最后两行诗,往往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点睛之作,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创作才能。
创新性和影响力: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性。他打破了传统十四行诗的格律束缚,采用了更为自由的形式,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灵活和奔放。同时,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时代背景和人文主义: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间,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诗歌中不仅表达了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赞颂,还体现了对人的理性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结构、语言、情感表达、哲理思考、创新性和时代背景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