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规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体现了古人对家庭伦理、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家规家训:
《朱子家训》 (南宋 朱熹):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诫伯禽书》
(周公旦):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命子迁》(司马谈):
此孝之大者。
《增广贤文》
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治家格言)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治家格言)
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治家格言)
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家诫要言)
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增广贤文》)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