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及弃医从文的原因如下:
学医的初衷
救治病人:鲁迅选择学医的初衷是为了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并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启发觉悟:他希望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认为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弃医从文的原因
家庭影响:鲁迅的家庭发生变故,父亲大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他意识到医生并不能解决人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放弃学医。
民族自尊心:鲁迅看到中国人麻木地围观同胞被杀头的幻灯片,受到极大刺激,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学唤醒中国大众。
社会现实: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鲁迅深感医学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认为必须改变国民的精神和心灵。
革命潮流:鲁迅受到革命潮流的影响,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认为文学可以成为唤醒国民、推动社会变革的武器。
综上所述,鲁迅选择学医是为了救治病人并启发国民觉悟,而弃医从文则是基于家庭影响、民族自尊心、社会现实和革命潮流等多方面的原因。他最终决定用文学作为改变国民精神和社会现状的武器。